院校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校报道

白岩松与中国医界领军聊学医:协和医学院是培养医学精英、造就医学大师的摇篮和「黄埔军校」

编前语

6月11日上午,著名媒体人白岩松与四位中国医界领军人物关于学医的巅峰对话引发热议。全网20多个媒体平台同步直播,逾500万人线上观看。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胡盛寿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国家癌症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赫捷院士不仅分享了他们学医、成医、从医的智慧和感悟,更就白岩松与观众提出的热点问题展开碰撞。小编将精彩亮点提炼整理分享大家。


cbceab10991e44e7868da81a93d9473f.png


访谈要义

胡盛寿:协和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医生,他们不仅有扎实的临床功底,同时还有很超前的对学术、专业的理解和视野,包括长远的发展,国际视野等等。它会一直引领着你不断地求学,给你不同的兴趣,在不同的阶段不断地传递给你信息。


张抒扬:协和医学院是培养医学精英、造就医学大师的摇篮和「黄埔军校」。来到协和医学院上学的同学们,你们能够得到在中国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协和三宝」,即教授、病案、图书馆。


赫捷:协和医学院有百年历史传承,拥有众多院士和医学大家,同时具有严谨的教学体系和扎实的临床训练,这在国内医学院校中是首屈一指的。


王辰: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协和医学院发生两点变化。第一点,他内心的善良、悲悯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和升华;第二点,培养出他的专业能力和水准。专业水准是能够充分实现其人文情怀的至要根据。人性上的善良悲悯和专业上的深刻、广博、精到,会是他将来成为良医的决定性因素。


76a55ec8008a489c93dd065f0f9c5e1d.png

21edd49a61dd4bb28e4bf298941bf3cd.png


白岩松:协和医学院的「壹号礼堂」是一个充满历史的礼堂,它建成已有101年。1924年,访华的泰戈尔在这里度过他64岁生日;1925年,孙中山先生的追思会在这里举办……现在,我们身后有很多座位「虚席以待」,因为眼下正值「毕业季」。当我作为一名老师带毕业生时,每当「毕业季」学生即将走向社会时所看的一本书里,一定有一本是与「协和」有关。我为什么让他们即将走上社会时看与协和有关的书?因为我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专业主义,什么是职业精神。

随着10日下午最后一科《地理》科目考试结束,今年高考除上海、天津,已全部结束。北京6月25日就会出分,开始填报志愿。之前很多人或许还朦朦胧胧,现在一定愈发清晰,想要在未来学医的考生们,一定关注着今天的直播。「我能去协和医学院吗?我能通过在那儿学医将来成为『大医』吗?」


eb9bf6fb28fa45bbada1c9653d53e900.png


为何学医?

协和医学院给你们最重要的改变是什么?


白岩松:我要问第一个问题,相信此时也有很多考生在关注这个话题,大家当初为什么想学医?


胡盛寿:我学医的原因可能代表很多想要学医的孩子和家长。我邻居的妈妈经常在家里咯血,当时我不明白,小孩子总觉得很可怕,但直到有一天那位母亲去做了心脏手术,回来以后整个人完全变了,这一幕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件事在我准备上大学选择读什么专业时,对我影响很大。我很荣幸,因为这件事我不仅选择了学医,还选择了心血管相关的专业。


aa43bd015107446b92980101f632408e.png


张抒扬:我选择学医很重要的一个理由与胡院长有相似之处。我好朋友的母亲在她上小学三年级时因风湿性心脏病去世,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立志学医希望将来能帮助人,救治人,让小朋友们都没有幼年的悲伤和不幸。


119d0fd81f4d4b36ad71d19f2996f799.png


赫捷:我学医其实有点偶然,考大学填写志愿时是把医学院作为第三志愿的。当我听到我被医学院录取时,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是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这个救死扶伤就是我最初信仰的开始。


d5c6ad29e1124e3d88d7ea12d309a84e.png


王辰:我是遵父母之命。我的父母都是文科老师,家中没有学医的。但是以他们对医学、医生的理解,认为我的秉性或许适合学医。因为,我父母觉得这个孩子可能比较有悲悯心,爱帮助人,于是他们强烈建议我学医。其实,那时我的兴趣偏于建筑。


42f92fa5cd864263942b35a1f77b19be.png


白岩松:协和医学院给你们印象最深、最重要的改变是什么?


胡盛寿:要想学医,自然要选最好的医学院。我大学是在武汉同济医学院上的,在协和医学院上的研究生。协和医学院所传递出来的是精英教育,这里有最好的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作为大师的深厚教学和知识传授的功底,那种「老师乐道」的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无论学什么,总希望有最好的老师来教。我在协和医学院感受最深的是这里有非常独特的教学文化。举个例子,比如某些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我们在医学院的书本上学得很多,但协和医学院是把书本教育和临床实践教育紧密融合在一起,让你在实践中更加生动或者透悟地去感受知识为这个专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积淀作用。


张抒扬:我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怀揣着梦想来到了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接受五年硕博连读的培养。协和医学院给我的印象是她独特的学术、品质和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属一流,是其他国内医学院校所不可比拟的。它是培养医学精英、造就医学大师的摇篮和「黄埔军校」。


赫捷:协和医学院给我们最大的传承是协和文化。一个大学或者说一个医学院之所以有名,并不在于学生有多少、高楼有多少,而在于学者有多少。就在这所礼堂,这里诞生了众多的院士和大家。协和是大家辈出的地方,我们热爱协和,热爱这方热土。


王辰:协和成其为协和的核心要素是协和的文化。文化以价值观为导向,是每个人行为的一种无形的遵循。百年来深厚的文化积淀,我想是协和最宝贵的东西。如果总结协和的精神,我们讨教过很多老师、很多专家教授,大家比较一致的想法是,首先,协和是一个「尊科学济人道」的地方。协和的校训就是「尊科学济人道(Science for Humanity)」。协和的定位是以「科学医学(scientific medicine)」为特征的现代医学在中国的肇始者、实践者、推动者、引领者。科学医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门类。医学有很多种模式,从发自远古的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到后来的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再到现在以科学为主要根据,但远不限于科学的科学医学,是协和在中国系统性地创立和推动、发展起来的。近现代中国医学界大部分的专业或者专科的宗师级代表人物,多是从协和走出去的。协和之所以在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医学界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与它具有坚定的学术本源思想——科学医学思想,与它在奉守执行这种学术本源思想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文化和心理特征有深层次的关系。

协和文化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寓高贵于朴实」。协和的教师、大夫、研究者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不躁、不张扬,说话、做事很朴实、平实,但一旦和他们接触后,你会感到他们是读过书、想过事的,他们是真有技能上的本事和学术上的深度和把握的,这是协和医学院一个很重要的特点。特别是从协和的代表性人物身上,能够很真切地感受到这一特征。

协和医学院还有一个心理和文化特征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协和人不能只想自己的事儿,协和人要想医学界、社会、老百姓、国家的事儿,乃至要想人类和世界的事儿。协和医学院是中国的协和,也是世界的协和;协和是患者的协和,也是人类的协和。

再有,协和精神中有「助众生求福祉」的使命与责任感。近年,世界医学界逐渐兴起「One Health」的观念。「One Health」直译为「同一健康」,深刻理解「One Health」实际上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大同」思想一脉相承,因此,可译作「健康大同」。其境界是不但自己好、周边人好、种群好、国家好、人类好、世界好,乃至跟人、人类周边的动物、植物、生态环境、星球环境都健康地融为一体,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当今世界,碳排放问题、气候变化问题,都在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的考虑之内,而协和有这个思想才能成其大者,这是协和医学院最可贵的。


协和医学院如何成就「大医」?

白岩松:王辰院士讲了「大」,的确,我相信很多学子特别想到协和医学院来学医,是相信「我要在协和学医了将来我就能成为『大医』」,但是你可能一出发的时候就要带着「大」的志向,你才可能跟将来的「大医」连在一块。而且刚才有一句话特别触动我,「寓高贵于朴实之中」。其中有一个小细节,比如说所有的协和人都知道张孝骞大师。张孝骞大师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给一个普通的女性看病,一眼就认出30多年前我给你看过,就能够联想到她30年前一直到现在的变化,这一个小细节就是「寓高贵于朴实之中」。想成为「大医」,就要从大志向开始。胡院士,特别想问您一个问题,孩子们该带着什么来学医?


胡盛寿:孩子本身要对学医有兴趣,当然这个兴趣有不同的成分来构成。我自己觉得,在世间所有的职业当中,医生这个职业有它独特的一种支撑作用。因为我们平常都说,人一辈子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事,你都会求人,一辈子有两件事,那时候会很脆弱,需要有人来帮助你。第一个是你碰到了不公平的事情,会有人替你站出来主持公道,他有能力来替你主持公道,这就是好的律师、法官;第二件事是所有人都会碰到的,就是生老病死,这是人最脆弱的时候,你希望有一个很有爱心的人来帮助你,他又有能力来帮助你,就是医生。所以自古很多有志向的人会说,「宁成良医,不成良相」,医生这个职业本身就赋予他非常崇高的人性善良。所以刚才王院长讲协和的文化当中一个核心就是有慈悲心肠,对一个学医的孩子来讲,我们白话说平常要乐于助人,但是你要想学医,对一个孩子来讲,就像刚才王院长说,他的父亲觉得这个孩子比较善良,适合去学医一样的道理。因为你在学医的过程当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病人,他是最脆弱的,他的诉求会非常多,所以除了你要有非常强的专业知识,有本领来处理这些疾患,还要有另外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要有很强的悲怜之心,要体谅患者痛苦的状态,给他以希望,同时你去解除他的痛苦。对于学医的孩子来讲,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白岩松:在协和医学院的教育历史当中有一个小细节,我印象很深,也是协和的传奇之一。当初林巧稚从鼓浪屿出来要考协和,其他几科考得都蛮不错,在考英文时突然有一个学生在考场里晕倒被抬了出去,她放弃了考试出去参加救援,直到那个孩子被救过来,但这个时候她已经来不及继续考试了。但是监考老师报告了学校。学校一查,前几科的成绩很好,英文虽然没有成绩,但她体现出了一种很难拥有的大的悲悯,于是把林巧稚当年就招到了协和医学院。所以,这也代表着一种选人的标准。王辰院士,很多年前台湾作家张晓凤在送孩子上小学时的那天有一句著名的感慨,说「今天我交给你一个孩子,明天会还我怎样的一个?」,今天很多家长可能也是这样一个想法。听你们讲完,要把孩子交给协和医学院,8年后会还给我怎样的一个?20年、30年后会还给我怎样的一个?


王辰:这是太重要的问题。我们努力使就读协和的孩子们在学校发生两点变化。第一点,他内心的善良、悲悯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和升华。孩子的善良和悲悯之心是自然的、纯朴的,但需要一种专业精神的把握,需要一种更高境界的升华。在协和,我们会努力在这一点上,努力在人文精神和现实行为上培养他。比如,林巧稚就是这样一个有爱心和扶助心并在学校得到强化的人,这使她后来成为「万婴之母」。有一个故事——协和医学院的教授谢少文,在文革中被打倒,被罚去扫地,工资也被停发,生活很困难。有一天,他在扫地时,旁边有一个穿白大衣的人翩然而至、又翩然而去。过去之后,他发现兜里多了一个信封,他掏出来一看,发现里面有钱,他正要拿着钱追上还回去,这时他发现信封上有一行很娟秀的铅笔字,写着「It’s not money,it’s friendship」——「这不是钱,是友谊」。写成英文是防「造反派」看到。那个穿白大衣的人就是林巧稚。林巧稚本性的善良,她在协和所受到的专业教育,使她成为能够执守善良的人,她不分贵贱,不分这个人是走运的时候还是倒霉的时候,在医生的眼睛里,人无论高低贵贱,在本质上都是平等的。协和有一大批人,平实、善良、质朴,同时又以专业精神的方式体现出来。

第二点变化就是专业能力和水准。专业水准是能够实现人文情怀很重要的根据。人性的善良程度和专业上深刻不深刻、广博不广博、精到不精到,这会是他将来能不能成为良医的决定性因素。协和会教授他们与医学相关的三大基础知识体系:自然科学与技术、社会科学与方法、人文学科与文化,在这三大医学基础之上,衍生出富有人文和科学精神的现代医学。其中,科学是现代医学最重要的、最本质的特征,这种科学的教育和训练在学校会得到实施和强化。


白岩松:林巧稚大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弥留之际,留给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一句话是「快!快!产钳!产钳!」。她想的是自己还在岗位上,就是在这句话当中告别这个世界。你就知道协和的教育以及后来在她从医的这一生当中,什么是她最重要的。张院长,什么样的学生进协和医学院8年后会成为您医院里未来的顶梁柱?


张抒扬:从协和医学院的毕业生可以看到,协和医学院的教育是小规模精英教学。从办学起是8年学制,现在有「4+4」的模式,两种学制使得优秀人才有更多机会来到最好的医学院学习医学。医学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揭示未知。在医学教育过程当中,需要传授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对这份职业坚持和坚守。所谓医学,我理解是仁心和仁术。医生是崇高的职业,医生应是仁爱之士。古代有言「夫医者,无仁爱之心不可托也」,仁心和仁术集医生一身,只有仁心之上承载着医术,才能够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我们从协和医学院的毕业生可以看到,他们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受协和「三基三严」的教育和影响,有着严谨治学的态度,又有很好的英文水平和国际视野。因此协和医学院的毕业生就是「厚积薄发」,具备成大才的素质和素养。在协和医院,我们每年所接纳的新入职的医生中,一半以上都来自于协和医学院的毕业生。


白岩松:赫院长,我特别想知道的是,总结过去,协和医院在您身上做对了什么?在协和整个培养人才的教育过程中做对了什么?今后必须坚持要继续做对什么?


赫捷:协和医学院通过严谨的教学体系和扎实的医学基础教育,培养的学生都是最顶级的学生。我们发现这些医学生刚毕业的头几年差别不大,时间越长,协和8年制的学生就越体现出优秀。无论是从事临床还是基础,这些学生因为有严谨的教学结构,扎实的基础教育,将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有些协和8年制的学生很年轻就晋升了副教授、教授,甚至成为主要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有的还走上了院级的领导岗位。还有一些人,尽管没有从事临床或者基础研究,从事了医学有关的技术、商业、药业,也能脱颖而出。如果单从医院院长的角度来说,我院需要更多的协和医学院毕业的学生。


学生学医要想成为大师,由谁引领?

今天的「张孝骞」「林巧稚」是否还在?

白岩松:学生学医都想成为大医,但是成为大医前面必须有引领的老师,胡教授,您在医学院学习的过程中,哪一位或者两位大师对您的引领作用是最大的?细节是什么?


胡盛寿:俗话说名师出高徒,你要选择学医,当然是要有一个好的医学院。好的医学院最重要的是他的师资力量。这一点可能我感触比较深,从武汉同济医学院再到研究生教育,本身这个差别转化有关系。协和医学院一个很鲜明的特征就是教学有独特的文化,其中有一个特征就是这里是优秀的大师聚集的地方。从我个人而言,我从医学院毕业,选择了心脏外科医生,我觉得我很幸运,虽然大学不是在协和医学院上的,但是在选择自己从事的专业的时候,一下子到了协和系统,选择了心脏外科,最重要的是你碰到的一批经过了协和那种系统教育的老师,他们所传递给你的,包括从基础知识再到你的临床能力,再到你的人文修养。再到高一个层次。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协和在引领整个医学、临床医学和基础前沿医学的发展,所以这种东西是无价的。就我个人而言,我的硕士老师是全国最知名的心脏外科医生,比如郭加强教授,还有朱晓东教授,他们身上最能够诠释什么是协和教育,什么是协和培养出来的医生,他们不仅有扎实的临床功底,同时还有很超前的对学术、专业的理解和视野,包括长远的发展,国际视野等等,他一直在引领着你不断的求学,总是不断地去引领你,给你不同的兴趣,在不同的阶段不断地传递给你信息,使你对所学越来越有兴趣,给你传递对知识的强烈的追求的欲望,这也是协和老师传递出来的给学生的不同的东西。


白岩松:张院长,也许今天很多正在关注这场直播的学生会关注这个问题,你们提张孝骞、提林巧稚,那是过去。今天的「张孝骞」是不是还在?今天的「林巧稚」是不是还在?


张抒扬:我们在协和精神的指引下,受到老一辈比如张孝骞、林巧稚、曾宪九等诸多著名教授的影响。我受协和熏陶培养,我的导师方圻教授、金兰教授,还有整个内科学系的教授对我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呼吸病学教授罗慰慈,免疫病学教授张乃峥,传染病学教授王爱霞,肾脏病学教授毕增祺,血液病学教授张安、张之南、李蓉生、潘家绮,消化病学教授潘国宗、陆星华、柯美云,心脏病学教授纪宝华、朱文玲等等,可以说数不胜数。现在还活跃在临床教育一线的医学大家们更是深刻影响着当代协和人,两院院士邱贵兴院士、郎景和院士、赵玉沛院士,德高望重、才学深厚、桃李天下;风湿免疫科张奉春教授、泌尿外科李汉忠教授、神经病学系崔丽英教授等一大批教授,都是今天医学界著名的专家,都是影响着今天协和年轻人的老师们。在他们身上,仍然能够看到先辈们的影子,张孝骞教授、林巧稚教授、曾宪九教授的精神尤在,老协和的学术思想与严谨工作作风仍在传承与发扬。


白岩松:王辰院士您是怎么看待协和的8年制和精英教育的?


王辰:坦率讲,我们本不大愿提所谓「精英教育」,但医学教育确实不敢不是精英教育,因为,医学教育出来的人是面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人,这批人如果品德不高尚的话,这批人如果才华不出众的话,他会误事,他所误的不是一般的事,而是健康乃至性命这一人的终极利益。因此,医学教育一直定位于高标准教育,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精英教育」。这个说法可能不一定能为所有人理解,但医学确确实实应该定位在精英教育上,这不是这个行业的人自诩精英,而是这个行业的人不敢不是精英,如果他不是精英,他的品德和才华不够出众,他将来做医生是要出问题的。所以,我一直认为,「庸医之害甚于无医」。


白岩松:在去年「两会」的时候我也看到您接受采访说这句话,我们当时正在吃饭,所有人都特别感慨地在点头。


王辰:很多病是时间治好的。有时候,医生懂得不去干预这个病反而是至佳之策。需否干预,用什么方式干预,用何种方式去干预最佳,需要医生有很深厚的专业底蕴和人文情怀,才能做出最好的决策。医学对此一直有所强调,古来有训:「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这是对医生的要求,实际上也是对护士的要求。有人说,协和医学院的8年制何异于其它?如果将学医过程比作一个长面包的话,8年制是加长了的面包,由此营养多了;有人说它加长还加密了,营养含量更多了;其实,8年制除了是加长加密面包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点,它是一个全要素营养面包。对于一个优秀的学生,8年制有时间和容量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文化的内容尽可能融入其中。如此,经过8年制教育出来的学生与其他会有所不同。我们对学生们不刻意让他8年中一定产生出什么,比如说论文,8年里学生如果写出了当然很好,但是我们更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科学的素养和能力。我们不做「揠苗助长」的事情,我们注重强化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强调,协和医学院绝不是一个至善的地方,我们这里存在着很多不足,协和的特点恰恰在于能够看到自身的不足,尽可能地追求完善。协和医学院是一个底蕴比较深厚的、追求至善的精神比较强的、对学生的培育效果也比较可期的地方。


白岩松: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企者不立」,垫着脚尖儿的人是没法长久站立的。其实这个8年制就是让你牢牢的把脚踩在你的事业的土地上,也是跟老祖宗的智慧密切相连。


王辰:孟子所言,人生一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现在协和医学院生源优秀,但是我们需要生源更优秀,将来堪当医界领军重任。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护理专业,现在大家对护理重视不够,但我跟大家讲,护理对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关爱和照顾是更广泛的、更全面的,更深入的、更细致的。因此,护理学必须凝聚一些非常优秀的人,这些学生也要深持悲悯之心,非常善良,而且有照护和献身精神。护理是协和医学院一直强调的专业。百年来,协和只办了两个本科专业:医学,护理学——专心致志地办好这两个居时代前沿的专业。协和医学院百余年前在中国创始护理高等教育,那时候都是燕京大学二年级的高材女生中选择进入协和护校学习。现在,依然不乏非常优秀的一批女孩、男生入校学习护理。护理也是我们特别强调的专业,也是协和医学教育的传统和重点之一。


白岩松:赫院长,您怎么看待这8年制以及精英教育?另外有一句话「庸医之害甚于无医」,您又怎么看?


赫捷:我特别同意前面几位院校长的观点。看起来协和医学院的8年制好像是时间加长了,但是更重要的是加密了。以我自身的体会来说,那个年代考大学还没有8年制,我们要想读到博士,还需要5年的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加起来就是11年,而协和8年当中完成了所有的过程,节省了3年,这就是加密了。学业就放松了?不是。是把11年所需要学的课程加在里面,同时加了中国最顶级学校的普通(通识)教育,这样8年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具备了顶级人才的基础。8年制学生的培养,我认为是目前医学院最佳培养结构。从国际国内的教学经验来说,这也是最优选择。至于说8年制的学生,他们成功的几率高,在社会上发展快,这也与报考的学生水平是有关系的。报考协和8年制的学生,一般来说在各个地区都是最优秀的学生。


协和医学院将用什么礼物送给将来的学生?

白岩松:胡教授,如果说协和有很多宝贝,百宝箱里有很多宝贝,成为一个大医生的培养过程中,比如说病历制、大查房、住院医师制度,如果让您推荐一个宝贝作为一个礼物送给将来要进协和的学生,您会选哪个宝贝送给他?


胡盛寿:协和最宝贵的东西,我觉的是协和很完整的教学体系和高质量人才产出的教育结构。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印象,你跨进了协和医学院这道门槛,因为它有一个很完整的教学框架体系,刚才讲它的基础教育、人文教育,尤其是相关的生命科学教育,你将来上了医学院,这中间还充满很多变数,你有可能当一名医生,你有可能做一个生命科学方法的基础研究者,比如新药研制、生物科学研究,包括前面提到做一个公卫流行病学的专家。所以我要对报考医学院的学生来讲,你选择协和将来可以经过系统的教育,按照你的兴趣和你未来的价值取向将来还有很多选择,而且是很好的选择,从医生延伸到了整个生命科学,现在都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选择学医充满了无穷的想象力和未来成长的空间。


白岩松:张院长在协和读书的时候会知道两个字叫做「博精」,但是在协和医院的时候自然也会记住另外两个字,就是「求精」,受教育的时候是博精,就业的时候是求精,这里面是什么样的变化?是不是也是协和特别重要的宝贝?


张抒扬:「博精」是为了在医学生的时候打下很好的基础,有很好的国际视野。到了医院做医生的时候,我们是一个病人一个病人的看,一个病例一个病例的解决,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是一种「求精」的精神和作风,才能够做到对每一位病人的精心、细心、用心。刚才说协和能给他们什么?来到协和医学院上学的同学们,你们能够得到在中国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协和三宝」,即教授、病案、图书馆。这体现了协和医学院强大的师资力量,以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病例资源,这是在书本上、在图书馆里也找不到的东西。在每一份病案当中都体现了我们的「求精」。


白岩松:在整个现代医学发展的过程中,抗生素不是中国人的发明,血液循环理论不是我们,包括解剖、麻醉都不是,但是接下来人们期待有一些重要的突破是,协和未来的孩子们会不会成为这其中的一个?诺贝尔奖离我们还远吗?


王辰:中国医学界最需要突破的一个障碍就是自我封闭的意识和做法,这种情况在医学教育中也有所反映。在医学教育中,与其他学科交融度不高。人类很重要的文明进步、技术进步经常产生于一些学科的交融点、交叉点上,而且最精彩的最能影响社会的成果往往是多学科交融的结果,比如CT、分子生物学技术,比如对医学卫生健康事业影响至深至远的社会卫生政策,等等。于是,协和医学院一方面加强对8年制医学专业、护理专业的多学科教学;另一方面,为了打破医学与多学科交融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我们设立了「4+4」医学教育制度。即已在大学里就读的优秀学生,无论什么学科和专业背景,只要有志学医,就有学医的机会,他们可以在大学三年级以前修满生物学、有机化学等医预科的学分,再报考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考入后把他们所具有的多学科基因都注入到医生这个群体里,产生多学科交融的硕果。协和同时在临床医学专业之外,推进群医学及公共卫生教育,追求群体乃至人类健康效益的最大化。在这些点上,协和又在中国「开风气先」。


胡盛寿:讲到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他也更能够去诠释独一无二的协和医学院到底有什么不同。刚才讲大医生,从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来看,把医学和医学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今天讲培养的大医生,什么叫大?用老百姓的话说培养医生,在协和多了一个职位,培养医生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协和和别人不同,协和一直在跟随现代医学教育和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过去组胚、解剖、生理,但现在的医学不一样的,因为融入到现在的公共卫生,刚才王院长反复强调全生命期、大卫生、大健康的概念。从临床医疗的角度来讲,治疗的手段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现在用的药是靶向药,后面还涉及到基因学,很多尖端前沿技术都融入其中。刚才讲协和最大的「宝」是教育体系、教学结构。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给学医的孩子们传递出来的信息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未来也许会成为一个好的医生,更多的会成为医生科学家、公卫的科学家、生物科学家,这是协和医学院独特的地方。


协和医学院为什么难以复制?

白岩松:有网友提问,如何知道哪个临床专业更适合自己?胡院长您会怎么回答?


胡盛寿:首先学医是迈进第一道门槛,在学医的过程当中,兴趣和爱好,一个是你有机缘巧合,比如碰到很多事件打动了你内心,内因、外因起作用,这是一条途径。但更多是学习过程当中,从你的求知欲触发,学习过程当中产生一些兴趣。总体上,在学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将来选择最有兴趣的专业,才是最合适的。


白岩松:接下来几个问题问王辰院士,协和医学院为什么招生名额少?


王辰:因为我们首先讲求的是对学生培养的严格性和质量。为此,要在他身上凝聚最好的资源。医学教育对资源的要求很高,培养一个优秀医生是黄金、白金的代价。从最开始学习人体基本的构造,比如学习解剖学就要求很难的教学条件,还有其他一系列严格的训练条件、严格的实习条件,对每个学生都要手把手地传授。要想把医学生教得出来,没有充分的资源提供,没有良好的条件支撑,没有把得严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没有高水准的师资,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求得真正最好素养的医学人才产生,我们一定要集中资源在这些学生身上。这些学生一旦进了协和医学院以后,以他的天份,自己的努力加上较为优越的环境和条件,高水准的老师,学生成才的机会比较高,将来有所作为的可能性比较大。

中国医学界是需要领军人才的。国家给协和八年制的定位就是培养中国医界的领军人才乃至人物。这批人的素养要高,见识和志向要广、要远。今天,与其说是为协和医学院招生呼吁,其实我们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的想法,这是为医学界呼吁,为各家医学院校呼吁优秀的孩子来学医。我们不是只着眼于协和医学院,协和医学院只是中国医学界的一个代表,今天是为中国医学界所有的医学院校,尤其是优秀的医学院校、负责任的医学院校呼唤有真志向、真品德、真才华的考生,选择医学这个非常值得去学习的学业、未来去从事的职业。


白岩松:协和医学院这么好,能否在全国各地兴办协和医学院?


王辰:我们希望在绝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扩大我们的资源量。比如我们在国家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下,正在建设协和医学院天津基地,那是很大的一块地方,我们能够有充分的资源投入,不论是国家还是天津市都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投入,我们期望能够有高品质的、真正代表国家和世界水平的医学体系包括医学教育体系在那里产生。协和需要谨守的是,保证质量。


白岩松:还有一个网友问,为什么协和医学院的模式很难复制到众多的医学院当中?


赫捷:首先协和医学院的历史传承不太容易复制;第二是她的师资,众多院士和大家,是任何一个医学院都难以复制的;第三是结构、基础特别扎实。这几条,我认为是比较难复制的。


王辰:每家医学院都有自己的特点,协和也很难复制。协和医学院追求的是自己的特质,其核心就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学校、一个医院、一个医生、一个护士骨子里最深层的东西。协和有这样的文化,能够让学生浸染于这种文化,能够让这种价值观和文化注入协和学子心中身上。


你会不会在协和医学院成长为一个「君子」?

白岩松:王辰院士,在寄语孩子们之前,还得让您回答一个问题。我们一直谈希望优秀人才来学医,仿佛让他们学医都是为了别人,为了治病,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健康等等。最后一个问题回到他自己。在协和医学院得到的教育,是不是有助于他成为一个更加完善的,如同西方国家所说「只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君子』,才可能成为最后严格意义上的好医生。」他会不会在协和医学院成长为一个「君子」?


王辰:非常好的问题。协和医学院将帮助学生们踏上医者正道。真正的医者一定是遵从内心所愿,身怀悲悯之心,对钱财不那么在意,对名禄不那么追求。他尊重众生、等视众生,从最高层面的社会人物,到最基层的社会劳苦大众,他的内心对健康和生命的尊重是一样的。这不但是协和的精神执守,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主流的医界精神执守。谁想学医的话,一定是发自内心的,一定是准备好面对学医路上艰难困苦的、辛苦劳顿的,还要流汗流血流泪付出的,所以我并不想把学医说得多么「阳光灿烂」,我只想告诉大家,学医确实有用——有助于帮救他人,同时成就自己。相信协和医学院和众多优秀医学院,能够帮助大家走上优秀医者之路。协和身上担负着更多的责任,会格外努力。


白岩松:最后,想请每位专家给我们未来的孩子,给将来会坐在我们后面这些空椅子上的孩子,一人一段寄语。


赫捷:我只想说简单一句话,为了人类的健康,欢迎你们来!也希望你们来!


胡盛寿:我特别想鼓励更多的孩子来学医,在一个高度文明发达的社会,医生这个职业应该是最受尊重和最应该得到尊严的职业,因为他服务的是生命,服务的是人一生生老病死当中最需要帮助时的一个职业,所以他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医生也因此具有自己独立的尊严,所以我推荐学生来学医。21世纪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生命科学将是主导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关键学科,学医意味着你在生命科学领域知识海洋里有各种发展的空间,包括发明创造,可以充满无限想象。欢迎你们加入到生命科学的行业里面来!


张抒扬:对于每个人而言,生命都只有一次。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像学医、从医这样,不但使自己健康、家人健康,且和众多人的身体健康与家庭幸福相关联,它是备受尊敬的职业。我在这里想引用总书记的指示,协和人要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作出新的贡献,一定要弘扬协和的优良传统,勇于探索创新,持续攻坚克难,注重人才培养。为了医学进步,为了人民健康,我们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选择学医。我想说,不忘初心、终生无悔,优秀的同学们,协和欢迎你!这里是你从医事业的开始,也是事业的最高起点。


王辰:医学可爱,医者可敬。协和医学院着力帮助大家成为一个可爱、可敬的医者。我们今天礼堂里身后的这些椅子,安安静静在这儿100年了。100年来,这些椅子上坐过无数协和学子、医者,如后来成为我国医学界宗师级医生的协和学子们:内科的钟惠澜,外科的黄家驷、吴阶平,妇产科的林巧稚,儿科的诸福棠,等等,都毕业于这里。这里不断有新的医者、医帅乃至医圣产生。我们希望大家将来也会坐在这个椅子上,开启新的人生事业征程。这里,对大家「虚席以待」!


白岩松:我一直认为医生是一个介于普通人和佛之间的这样一种职业,佛教说「慈悲喜舍」,其中这个「舍」指的是教师,最大的舍是把你的知识给别人,而「悲」指的是巨大的悲悯,就是指的医生或者说是大夫。在协和医学院,把「悲」和「舍」都能完整的结合在一起,更何况有慈,跟爱有关。所以来协和吧,打造你内心的那尊佛。

我特别想最后结束的时候也用这个礼堂去结束。这个礼堂落成于101年前,因为学校和医院都在去年举办了落成和建院100周年隆重庆典。今年就是101年,我特别喜欢101这个数字,因为100代表的是厚重,代表的是历史,代表的是传承,代表的是一系列星光灿烂的协和的那些大师们,这个「1」代表的是一个新的起跑线,是一个新的100年的第一年。同时最后,我特别希望这个「1」代表的它就是你,就是后面一定有一个座位在等待着你来坐。欢迎你,期待你。


文字来源:根据现场活动视频整理

编辑: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