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校报道

2025年度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名师系列报道| 护理学院社区护理学系:郭爱敏

从病患床头到三尺讲台:她把“护理”写入30年的青春

前言:院校自2005年起设立“教学名师奖”,旨在表彰坚守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教龄二十年以上、师德高尚、教学成果卓著的优秀教师。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学名师系列报道将聚焦六位2025年度获奖名师,全面呈现他们长期坚守教学一线、推动教育创新、奉献育人事业的动人故事与宝贵经验。



郭爱敏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社区护理学系主任。从事高等护理教育30年,一直兢兢业业奋斗在护理教学第一线,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于学校发展建设,服务于国家优秀护理人才培养。本世纪初就作为骨干教师参加了教育部及北京市多项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探索高等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改成果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2项。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师德先锋称号。


不忘初心 立德树人

郭爱敏始终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将“护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精神的培养融入到每一堂课和每一次教学活动中,如盐入水、润物细无声。作为研究生导师,在做好学业指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精神培养。她指导的多名研究生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和北京协和医学院优秀毕业生,培养的30余名研究生毕业后几乎全部扎根在临床护理一线,成为所在单位的临床、科研和教学骨干,为护理事业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做出贡献。作为学系主任,郭爱敏一直爱护青年教师、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基本功。近3年学系多名青年教师在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


 

潜心教学 精益求精

郭爱敏担任多门本科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在教学中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将学科新进展、新成果转化到教学中,保持课程内容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较早将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应用在护理教学实践中,对国内护理教育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作为研究生导师,面向国家对高水平、专科型、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需求,积极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


 


夯实基础 不断创新

郭爱敏对标国家一流课程的要求积极进行高水平课程建设。她负责的“解决问题促进健康社会实践”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她建设了基于知识图谱的护理研究智慧课程,创新护理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三阶段”培养模式。在社区护理学课程中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路径,开展虚实结合沉浸式智慧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走进基层,切实了解我国人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需求。面对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对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她带领团队进行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获得北京市及北京协和医学院多项教改立项,构建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渐进式、模块化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教改成果获北京协和医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护理学会科技奖三等奖。


 


精进专业  服务社会

在完成学校日常教研工作外,郭爱敏积极承担社会服务工作。主编全国高等院校护理学本科“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将协和护理的教改成果在全国推广。任中华护理学会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作为骨干成员积极探索我国高级实践护士培养模式,牵头培训大纲编写和培训课程设计,为推进我国高级护理人才的规范化培养做出重要贡献。作为国际护士会结核病护理培训项目师资,培养了一批结核病护理专科人才,对全国结核病护理工作的规范和工作质量的提升产生持续影响。

三尺讲台,平凡而又不凡。郭爱敏三十年躬耕教坛,生动诠释了教师既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陪伴者与引路人。


对协和广大学子的寄语

百余年来,一代代协和前辈在中国医学史上书写了绚丽的篇章,新一代协和人应该成为协和精神的发扬者,胸怀苍生、心系祖国、服务人民。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持一颗仁爱之心,眼中有光、手中有技、肩上有责,用专业去守护生命,用奋斗不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供稿:人事处、王莹莹、杨卿、马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