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校报道

护士节特刊|刘兵——2025年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杰出护士

刘兵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 副主任护师


以白衣为盾,开启征程,刘兵30年来深耕静脉治疗领域, 紧跟国际步伐,勇于创新、改进多项操作技术,并将协和经验推广至全国,造福数百万患者。


勇于创新,突破技术壁垒

扎根临床一线,时刻心系患者,并以为患者提供优质的静脉治疗护理服务为己任。20世纪初,我国静脉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外周静脉通路几乎占据静脉治疗的“整壁江山”,每每遇到外周血管极差的患者,护士往往只有反复穿刺才能勉强为患者“绣”上一针。而对于化疗患者,外周静脉通路的危害更是突显,因化疗药外渗造成皮肤坏死甚至危及生命的护理不良事件时有发生。彼时,刘兵暗下决心,苦学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技术。但PICC穿刺难度大、操作复杂,仅靠有限的国外经验远远不够,刘兵反复练习置管的每个步骤,掌握关键技术,配合护士长完善了PICC腔内心电图定位、扩皮角度、送鞘方法、导管摆放方法等14项操作步骤,使PICC的置管难度下降,置管精度有了质的飞越,应用得到了进一步推广。自2020年起,北京协和医院PICC年置管量超过5000余例,刘兵的年置管量高达1000余例,年门诊维护量达600余例。同时,PICC置管成功率高达99.9%,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00%,置管相关血流感染零发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精细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生命线。为使患者享受到更优质的静脉治疗护理服务,刘兵积极参与建立了“评估-置管-维护-延伸护理-评价”五位一体的静脉治疗整体护理模式,形成了精益求精的“协和标准”,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为更好地服务患者,刘兵参与建设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PICC数据管理平台。护士可应用该平台详细记录患者置管及维护的全部信息,追踪患者带管期间的情况,为其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延伸护理。目前,该平台已积累了40余万条数据并为多项全国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以大数据促进技术的完善和服务的精进。



辐射引领,扩大协和影响力

为进一步促进静脉治疗技术的发展,刘兵积极参与护理进修生、实习生、规培生及静疗专科学员的带教,学员遍布全国;开展医联体合作单位静脉治疗护士的培养与指导,促进优质护理资源扩容下沉,迄今已辐射全国数十家兄弟医院。为使静脉治疗更具科学性,刘兵参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发表文章10余篇,其中,SCI文章7篇,中文核心期刊文章6篇。获得北京协和医院护理成果一等奖,并以科研反哺临床,促进成果转化,助力临床工作。 


17a1523f1754419c9055841c2f0cc5be.jpg

  

结束语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为患者提供一条安全、舒适的静脉治疗生命线,是刘兵始终未变的初心。三十年磨一剑,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用行动诠释“白衣天使”的崇高使命!未来的征程中,刘兵将继续做永不停歇的攀登者,始终以患者微笑为标尺,以生命质量为准绳,在静疗领域书写更有温度的医患故事。


供稿:医务处

编辑: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