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校报道

苏娜|第八批“组团式”援藏队员援藏事迹

前言:2025年3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决定》(人社部发〔2025〕13号),授予第八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先进集体荣誉。


苏娜医生

苏娜,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第八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援藏期间担任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援藏主任。


扎根科室:用实干播撒成长的种子

初到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苏娜便迅速投入工作。她深知,援藏不仅是“输血”,更要“造血”。苏娜发现科室原有制度不够完善,便牵头梳理流程,明确了岗位职责与操作标准。她还注重营造积极氛围,定期组织科室座谈,鼓励大家提建议、说困难。她从科室管理到技术培训、科研创新、制定计划,都倾囊相授。在她的努力下,科室焕发新貌,年接诊量突破1.5万例,并开展多项新技术。而她的付出也赢得了同事的信任与关爱。一次脚踝扭伤,同事们的轮流照料让她感受到了高原的温暖。


苏娜医生在援藏工作中


医患之间:用专业换真心,以信任筑桥梁

在西藏,医患之间纯粹真诚与信任让苏娜永生难忘,她常说:“他们带着最朴素的期待来,我们能做的,一起尽心尽力用尽责的态度和专业的学识去诊治去帮助,让这份期待不落空。”一年的援藏经历,给苏娜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

32岁的曲珍(化名),脖子上的包块长了半年,影像提示“颈动脉体瘤”而收住院。苏娜仔细反复超声探查。最终综合考虑为甲状腺癌伴颈部多发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证实了术前超声评估的精准,患者也因此完善了手术方案,获得了最佳治疗。

61岁的卓嘎(化名)被外院诊断为“腹主动脉瘤”。苏娜在会诊时发现所谓的“动脉瘤”其实是腹主动脉管壁外包裹着一层低回声组织,“这不是动脉瘤,是罕见的腹膜后纤维化!”苏娜的诊断为卓嘎争取了正确的治疗方向——内科药物治疗,避免了不必要的介入手术。

22岁的央金(化名),腰疼两年多,影像学检查发现左肾肿物,但特征不典型未定性。苏娜反复观察超声图像后考虑肾癌可能性大。她的判断为手术方案提供了关键依据,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罕见的MIT家族异位性肾细胞癌。

42岁的格桑(化名),因阴道不规则出血两月余入院,MRI提示“宫颈肌瘤”,苏娜结合查体及超声表现(形态不规则、累及范围广),认为恶性可能大,建议活检。最终病理确诊为罕见宫颈粒细胞肉瘤,采用化疗方案,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

62岁的卓玛(化名),因盆腔包块就诊,经苏娜会诊细致观察,排除了卵巢肿物,诊断为盆腔脓肿。经过术中超声引导下脓肿引流及抗炎等恰当的诊治,患者很快痊愈,子宫恢复正常形态。

苏娜用精准诊断,守护了患者的健康,也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爱戴。


苏娜医生与患者合影


患者向苏娜医生赠送锦旗


双向奔赴:援藏是最珍贵的成长礼

一年援藏期满,告别时苏娜感慨万千:援藏于她,既是支援西藏的使命,亦是自我锻炼成长的宝贵经历。她带着爱与技术而来,也收获了纯粹的信任与成长。这场跨越千里的奔赴,是心与心的交融,是专业与信任的共鸣,终将成为她生命中最温暖的底色。


供稿:协和医院、张玲、潘慧

编辑: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