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校报道

张广吉|第八批“组团式”援藏队员援藏事迹

前言:2025年3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及“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的决定》(人社部发〔2025〕13号),授予第八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队先进集体荣誉。


张广吉医生

张广吉,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白血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第八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成员,援藏期间担任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血液科科主任。


热血映初心,汉藏血脉连

11月的拉萨已寒意渐浓,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血液科病房内却暖意涌动——一场挽救藏族同胞的生命接力正在上演。

26岁藏族小伙索朗杰布于2022年10月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在2023年11月经7天化疗后进入骨髓抑制期,血红蛋白骤降至42g/L,血小板仅1x10⁹/L。作为第八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专家,张广吉与科室团队紧密协作,全程密切关注病情。化疗后第10天,患者突发持续性消化道出血并失血性休克,生命危在旦夕。此时最直接的救命手段是输血,但拉萨血库无适配血型,救治陷入僵局。张广吉不顾自身明显高原反应,连夜赶赴拉萨中心血站捐献血液。当日凌晨,血液输注后患者转危为安,张广吉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献血后张广吉的高原反应更加严重了,呼吸变得更加困难,心跳加速,头疼也更加明显,几乎一夜未睡。然而第二天早晨,张广吉不顾自身不适,一早就来到病房查看索朗杰布的病情,鼓励患者重拾信心、指导后续治疗。索朗杰布拉着张广吉的手久久不愿放开,他一边流着眼泪,一边用不熟练的汉语不停地说着:“谢谢医生!”这一刻,张广吉挽救了一个藏族兄弟生命的成就感让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张广吉医生为患者献血


仁心援藏路,哈达寄深情

张广吉曾收到一份珍贵礼物——一条金黄色哈达。当时,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了一名70多岁的波拉(藏语意为“老大爷”),老人因突发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被紧急送医,头颅CT确诊为颅脑出血。血常规检查中,张广吉发现其血小板数值极低,经多学科会诊迅速明确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面对病情危重、科室床位紧张的双重压力,他第一时间协调床位将患者转入风湿血液科病房,争分夺秒展开精准救治。

得益于及时干预,患者血小板快速回升,颅脑出血得到有效控制,血肿逐步吸收。随着意识恢复、肢体活动能力改善,老人最终实现生活自理、病情稳定。为表感激,波拉向全体医护人员献上洁白哈达,更在出院当日特意等待出诊归来的张广吉,郑重赠予他一条象征尊贵与至高敬意的金黄色哈达,双手合十鞠躬致谢——这份来自雪域高原的深情,正是医患同心、生命相托的最好见证。


患者向张广吉医生赠送金黄色的哈达


一次援藏行,一生西藏情

张广吉踏上高原的那一刻起,便把“缺氧不缺精神”的信念刻进心里。在雪域大地的日日夜夜里,他始终牢记初心使命——用精湛的医术为藏族同胞解除病痛,让健康的阳光照进更多家庭;用真诚的付出架起汉藏情谊的桥梁,让这份情谊如同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绵长深厚、代代相传;更要用共产党员的赤诚与坚守,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出永不褪色的光芒。这是一生西藏情最厚重的注脚,也是援藏路上最坚定的方向。


供稿:血液病医院、张玲、潘慧

编辑:戴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