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 - 进展快报
进展快报
【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进展快报第161期】

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彭俊平研究员团队在生殖支原体耐药检测方法 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2726日,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彭俊平研究员团队在microbiology spectrum《微生物学领域》杂志发表了题为“Rapid Detection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Mycoplasma genitalium by High-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 with Unlabeled Probes”(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结合非标记探针技术的生殖支原体耐药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

生殖支原体是一种重要的性传播病原体,也是非淋球菌性尿道炎的主要致病病原体。大部分国际指南推荐阿奇霉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然而近年来阿奇霉素治疗失败率显著上升,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莫西沙星被认为是可靠的二线治疗药物。大量研究表明在生殖支原体的parC基因中存在可引起氟喹诺酮类耐药性的突变。为了应对生殖支原体的氟喹诺酮类耐药性问题,近年来针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检测技术的研发一直持续。但生殖支原体培养极其困难且感染载量低,给生殖支原体的耐药检测技术的研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研究团队开发并评估了一种基于非对称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结合非标记探针的基因突变检测技术,可同时进行生殖支原体检测和鉴定parC基因的8种突变基因型,这些突变型是引起氟喹诺酮耐药的主要原因。作为第一个可以覆盖8种突变型生殖支原体耐药性检测方法,该方法通量高,操作简单,准确性高,特异性强,可直接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因此能够用于大规模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同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该检测方法的建立有助于监测不同地区耐药生殖支原体分布、传播,为有效控制生殖支原体感染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image.png

图.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检测生殖支原体和鉴定parC基因8种突变型的结果

该研究工作得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21-I2M-1-038)、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2019-PT310-029)等项目的资助。病原所彭俊平研究员为本论文通讯作者,李雅梅博士、修乐山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论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880894/